长沙识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识丁,看得见的成长!
全国服务热线:13874999812
产品详情
书籍:《李兵谈科举与考试文化》   李兵  著 
价格:
39.80
销量:4
日期: 2020.12.30
报名类型: 书籍
购买数量:
库存量:197
产品详情

     孙中山先生在《五权宪法》中说:“现在欧美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中最古最好的制度。”科举,如今已沉淀为一种文化,其公开考试,公平竞争和择优录取的合理内核,依旧彰显着可贵的时代价值。


书1.png


     本书作者李兵教授长期研究中国科举制度,为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陈列内容设计的主要执笔完成人。该馆于2017年1月正式开馆,被评为第十六届(2018年)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2020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开馆后,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游客在参观完博物馆后,围绕科举与考试文化提出了大量的问题,李兵教授选择100余个有代表性的问题,用通俗、简洁的文字进行了回答,让读者能最快速、最准确了解科举制度与考试文化。


目录

1. 科举废除已逾百年为何我们还是对它“念念不忘”?

2. 什么是广义上的科举?这些大人物名垂史册是否都多亏了它?

3. 察举制走向末路的致命缺陷是什么呢?

4. “狭义科举”的产生是否定“广义科举”的结果吗?

5. 隋炀帝另一和修建大运河一样伟大的功绩是什么?

6. 为什么唐代读书人50 岁考能中进士还算小年轻呢?

7. 唐代读书人对于进士科的痴迷真到了不惜牺牲女儿幸福的程度吗?

8. 为什么说唐太宗时设立的自然科学考试科目要比欧洲早千余年呢?

9. 白居易、柳宗元都参加的制科是什么级别的考试呢?

10. 唐代考生报考时,哪些资料必不可少呢?

11. “破天荒”这个成语真跟科举考试有关吗?

12. 唐代进士科考官可以在考试前基本确定录取名单吗?

13. 哪一首诗让白居易得到文坛大佬的点赞推荐呢?

14. 到处求推荐的“诗圣”杜甫为何最终没有能考上进士呢?

15. 诗仙李白为何就是考不上进士呢?

16. 唐朝的“省试”是指什么省呢?开考和放榜各是什么时候呢?

17. 科举与唐诗的繁荣有什么关系呢?

18. “春风得意”、“走马观花” 这些词真是唐代进士及第后的发明吗?

19. 唐代进士当官也要看脸吗?

20. 为什么有唐代主考官将门生比作良田呢?

21. 武举人、武进士都是武林高手吗?

22. 武举为什么不受到重视呢?

23. 谁把进士从“座主门生”变成“天子门生”?

24. 密封试卷的规定始于哪个皇帝呢?

25. 如何防止考官通过辨认考生笔迹打人情分呢?

26. 宋朝人发明的哪一种阅卷方法我们现在还在用呢?

27. 宋代允许考官子弟、现任官员与其他考生同场考试吗?

28. 大文豪苏轼想徇私录取苏门六君子之一的李廌的企图为何以失败告终呢?

29. 敢公开辱骂主考官的考生竟然能高中状元吗?

30. 为什么殿试的淘汰率为零呢?


31. 科举考试三年一次的规则是谁定的?

32. 在关于科举改革的讨论中,司马光和欧阳修为什么吵得不可开交呢?

33. 宋朝人的“四大喜”、“四大悲”分别是什么呢?

34. 契丹人建立的辽朝为什么严禁契丹人参加科举?

35. 金朝科举考场搜检真会挖考生的耳朵和鼻孔吗?

36. 科举制度为什么会在元朝中断30 多年呢?

37. 元朝的蒙古人考进士真的很容易吗?

38. “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蒙古贵族为何将程朱理学作为科举考试内容呢?

39. 明太祖朱元璋为何在科举和推荐之间摇摆不定呢?

40. 什么是“南北榜”或者说“春夏榜”呢?

41. 那些被朱元璋严厉法办的考官们真的舞弊了吗?

42. 朱元璋为什么要制造这起血腥的冤假错案呢?

43. 明朝会试怎么解决录取名额的地域相对均衡这一难题呢?

44. 科举时代为什么要严厉打击“高考移民”呢?

45. 八股文到底是什么样的文体呢?

46. 八股文为什么能沿用500 多年呢?

47. 为什么说八股文是科举时代的考试客观题呢?

48. 进士出身的蔡元培对八股文做出了怎样的正面评价呢?

49. 著名学者俞樾出了什么样的奇葩考题,让自己差点丢掉性命呢?

50. 如果碰到奇葩考题,考生们会如何机智应对呢?

51. 八股文的危害超过焚书坑儒?顾炎武为何如此激烈批判呢?

52. 科举时代哪些身份的考生没有报考资格呢?

53. 为什么一部分考生没有报考资格呢?

54. 历史上真有女扮男装高中状元的女性吗?

55. 太平天国傅善祥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吗?

56. 无法参加科举的女性真的就与科举绝缘了吗?

57. 为什么明清时期及第者的年龄越来越大呢?

58. 百岁老人参加考试是个传说吗?

59. 清代对年老考生坚持应试有什么奖励吗?

60. 一个98 岁老人考中举人之后,他是如何来表达自己欣喜若狂的心情的呢?


61. 除范进外,《儒林外史》里还有哪些白发苍苍的老考生呢?

62. 主考官会给予年老考生特殊关照吗?

63. 有主考官歧视年老考生吗?

64. 多大的孩子能报名参加科举考试呢?

65. 科举时代没有照相技术怎么防止考生代考呢?

66. 科举时代怎么保证考生报考材料的真实性呢?

67. 为什么有些七八十岁的读书人依然被称为“童生”呢?

68. 童试是指一次考试吗?

69. 清代县试很容易考吗?

70. 清代县试录取名单为什么是圆形的呢?

71. 学政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呢?

72. 院试是真的要求考生答题时一定要写草稿吗?

73. 什么是“小三元”呢?清代秀才服是什么样的呢?

74. 明清乡试是指在乡村举行的考试吗?

75. 明清乡试如何选聘和派遣正副考官呢?

76. 清朝乡试正副考官为什么要分批选派呢?

77. 正副主考官前往考点时,有专车吗?有补贴吗?旅途辛苦吗?

78. 每个考场具体负责阅卷的同考官数量有多少呢?

79. 考生赴考的路费全部由考生自己承担吗?

80. 考生到考点之后,住在哪里呢?

81. 住不起客栈的穷考生只能露宿街头吗?

82. 什么是贡院呢?贡院是如何逐渐发展成规制完整的建筑的呢?

83. 明清贡院中有一座三层的房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84. 负责考务和试卷处理的官员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吗?

85. 命题、刻印试卷、阅卷是在贡院进行吗?

86. 为什么说号舍是设计最巧妙的考场座位呢?

87. 考试的时候,考生晚上能休息好吗?

88. 考生在考场中生病怎么办呢?

89. 贡院中的号舍到底有多少间呢?

90. 考生如何在数以万计的号舍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间呢?


91. 考生在考场中吃什么呢?喝水问题怎么解决呢?

92. 贡院中号舍的位置真的能决定考生的命运吗?

93. 乡试考生交卷出场时,为什么手里会拿根竹棍子呢?

94. 考生的试卷被密封后,怎么知道哪份试卷属于哪个考生呢?

95. 将所有考生答卷誊抄一遍,需要多少人来专门誊录呢?

96. 为了让考生写的试卷与誊录的朱卷之间完全一致,还有什么保障措施呢?

97. 乡试考官评卷的标准是什么呢?

98. 负责具体阅卷的同考官怎么让优秀的试卷被主考官录取呢?

99. 什么是“搜落卷”呢?有哪些历史名人是通过“搜落卷”被搜出来的呢?

100. 为什么阅卷的考官要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呢?

101. 公布乡试录取名单的榜单为什么称为桂榜、龙虎榜呢?

102. 鹿鸣宴是什么?哪些人有资格参加呢?

103. 考中举人到底会给读书人的命运带来什么变化呢?

104. 哪些人有资格参加会试呢?会试在什么时候举行呢?

105. 为什么皇帝主持的考试称殿试呢?清代殿试具体是在哪一天、哪一座大殿举行呢?

106. 殿试也是要求考生写八股文吗?

107. 殿试答题有哪些特别的要求呢?

108. 殿试后评卷时,考官用什么标识来标明等级呢?

109. 每一份殿试考卷需要经过几位考官的评阅呢?

110. 书法真的是评阅殿试卷的主要标准吗?

111. 刘春霖真是因为姓名吉利被慈禧太后定为末科状元的吗?

112. 乾隆皇帝为什么破例亲自将这两个人的殿试名次对调呢?

113. 什么是大金榜和小金榜呢?

114. 秀才、举人、进士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位呢?

115. 考取进士之后,一般会被授予什么品级的官职呢?

116. 清代状元、榜眼和探花数列前三名的省份分别是哪些呢?

117. 什么是“三元及第”呢?科举史上有哪些人“三元及第”呢?

118. 大魁天下的状元被皇帝招为驸马是惯例吗?

119. 毛泽东曾经说:“历来状元就很少有真正好学问的”,科举选拔的人才是高分低能吗?

120. 清代放榜之后,新科进士还要参加哪些活动呢?


121. 北京国子监进士题名碑到底有多少通呢?

122. 唐代大诗人温庭筠确实当过代考的枪手吗?

123. 清代代考有什么新花样吗?

124. 清乾隆九年以后,考生入场时真要搜检到他们的内衣内裤吗?

125. 科举时代真有人用鸽子充当传递舞弊的工具吗?

126. 科举舞弊中的“通关节”是怎么回事呢?

127. 清代科举制度已经到了密不透风的程度,但为什么科场大案还层出不穷呢?

128. 一部科举史,真是一部舞弊史吗?

129. 设立算学科在清末改革科举中有何意义呢?

130.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慈禧太后实行了哪些改革科举的举措呢?


131. 1905 年清廷为什么要宣布立即废止科举呢?

132. 为什么说废科举在清末有其历史必然性呢?

133. 废科举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134. 有哪些学者批评过废科举之举呢?

135. 科举选拔的官员在官僚体系中占多大比重呢?

136. 科举能选拔出治国理政的人才吗?

137. 科举能选拔出精忠报国的人才吗?

138. 科举能改变读书人的命运吗?

139. 连吴敬梓、蒲松龄都落榜了,科举能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吗?

140. 科举阻碍了中国科学的发展吗?

141. 科举真的导致中国在明清时期落后于西方了吗?

142. 有外国人参加科举考试吗?

143. 有哪些国家效仿中国实行了科举制度呢?

144. 科举对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是否有影响呢?

145. 科举为什么会被学者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呢?

146. 科举对现代社会还有什么价值呢?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